夜班與輪班工作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奇美醫院 許森彥醫師


前言


自從工業革命以降,人類的工業生產方式發生了根本上的變化,集中式的大量生產與機器的運用成了不可避免的趨勢。電力的發現與利用,尤其是電燈的發 明,讓工業生產擺脫了照明技術的限制,更是加速了改變的步調。夜間勞動人口的增加激發了提供夜生活所需的服務業興起,造成二十世紀人類社會的重大改變。當 此全球化經濟勃興之際,身處不同時區的交易者必須跳脫當地社會的生活步調,以便同時進行各種商業交易,更是二十一世紀的新興趨勢。


但是,人類的身體無法像機器一樣長時間工作。為了維持生產線的繼續運作,或提供從不打烊的二十四小時服務,事業體必須仰賴輪班工作,由至少兩組以上 的工作人員來進行生產。文獻資料顯示,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勞動人口中至少有15-20﹪必須從事某種型態的輪班工作。國內亦有學者報告台灣從事輪班工作者佔 全體勞動者比率約35.5%。可以預見的,未來必須參與夜間工作的人口一定會持續增加,他們的健康問題將會是整個社會的重大挑戰。


認識『約日節奏』(circadian rhythm)

包括人類在內的各種生物均有生理機能隨時間出現週期性變化的情形,就好像生物體內有著準確的時鐘,可以按時間的變化調整各種生理機能,以順應各個時 段的不同需要。我們將變化週期在二十四小時左右的生理節奏稱為『約日節奏』,人體的許多生理與心理機能會出現這種大約一天循環一週期的變化,例如體溫、睡 醒、心臟血管指標、對特定藥物的反應及憂鬱焦慮等情緒。事實上,人體的『約日節奏』並非剛好二十四小時一輪,而是大約二十五小時一輪。


人類生物時鐘的中樞位在『上視叉核』(supra-chiasmic nucleus),可以左右我們調定生理節奏的因素很多,包括光照、社會家庭因素、生活習慣如進食與睡眠等等,統稱為Zeitgebers(時間定位者)。其中,最強大的因素為光線的刺激。


輪班工作與約日節奏

約日節奏的目的在於安排出最適合生物體生存的時間序列,已進行各種不同的生理動作,例如在夜間睡眠。然而,夜班與輪班工作人員卻必須因為工作的需 要,在原本被安排用以睡眠休息的時段進行生產活動。一旦由夜班調回白班,或是遇到假日,這些夜班與輪班工作者的生理時鐘又要做反方向的調定。生物體當然會 努力去調適這種矛盾,但是,到目前為止,研究顯示人類並無法完全克服這個問題。


不同的生理作用調整的快慢不一,例如睡醒週期的調整快於體溫的變化、活動力的重新設定快於生理反應的調整等等。在不斷調定生理時鐘的過程中,快速可 以被改變的生理活動與不易改變的生理活動之間的落差越來越大,形成各吹各調的混亂狀況,個體便失去原本可以安排出最適合生存的時間序列進行各種生理動作的 功能。


輪班工作與健康

一、夜班工作與睡眠剝奪


夜班工作者的睡眠時間平均比常日班工作者少15-20﹪。白天補眠的動作並無法真正弭補這個損失。白天的社會活動、家庭角色的要求、環境的因素都或多或少干擾了白天睡眠的品質。實驗室的研究亦指出白天睡眠容易中斷與睡眠腦波結構異於夜間睡眠,說明了『白日夢』的效果不佳。


長期處於睡眠剝奪的狀態導致疲憊、暴躁易怒與嗜睡,對工作的表現、家庭生活與人際關係的維繫都會有不良的影響。證據顯示美國三浬島與前蘇聯車諾比爾 的核能災變與夜班工作人員打瞌睡未能及時應變有絕對的關係。德國的高速公路交通事件原因調查報告亦指出清晨四點到六點是事故發生的高峰期,原因還是指向駕 駛打瞌睡。可見這已經不是個體的安全問題,而是公共安全的大挑戰。


二、輪班適應適應不良症候群(shift work mal-adaptation syndrome)


約有20﹪的輪班工作人員會出現因為從事輪班工作所造成的各種症狀,導致無法持續從事輪班工作。這些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1】睡眠習慣改變(主觀地 認為睡眠品質差、入睡困難、睡眠易中斷等等)【2】持續性疲累(即使經過休息也不會好轉)【3】行為改變(如變得暴躁易怒、工作現退步)【4】消化系統問 題【5】必須經常使用安眠藥物。


有趣的是,並不是每個從事輪班工作者都會出現這些症狀。目前已知年齡在40到50歲以上者、生理週期(如體溫)變化的幅度較小者、較容易出現生理時 鐘混亂者、家庭或環境無法配合調適者是較容易發生所謂『輪班適應適應不良症候群』的危險族群。建議事業體在安排輪班工作人員時,應進行相關的健檢與工作史 的評估動作,以避免資方與勞方均受到傷害。


三、輪班工作與消化道疾病


夜班及輪班工作者出現消化功能障礙的情形非常普遍,常見的情形包括胃-食道逆流、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功能性胃腸疾患等等。許多人要求改變上班時間的理由便是胃炎或是其他消化障礙。不幸的是,即使輪調到常日班,在夜班工作時發生的消化障礙仍多未能痊癒。


胃腸蠕動的速度與胃酸分泌的量均有約日節奏的現象。睡眠實驗也顯示賁門括約肌的放鬆、腸道蠕動的速度增加與睡眠甦醒有關。加上輪班工作者的進食習慣 具有不定時、不定量、油脂攝取量高等特徵,都對消化系統不利。一旦出現症狀,更會反過頭來干擾到睡眠的品質,形成惡性循環。這也是為何輪班工作者的消化功 能障礙不易痊癒的原因。


四、輪班工作與心臟及血管疾病


研究顯示,輪班工作者血中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含量均高於常日班工作者。輪班工作者罹患高血壓與冠狀動脈疾病的機會也比較大。一項 追蹤研究指出在年輕的勞動族群中(18-29歲),輪班工作者罹患高血壓的機會是常日班工作者的三倍。美國在1988年到1992年間對將近八萬名護士進 行的追蹤研究顯示,曾經從事輪班工作的護理人員在四年內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相對危險性是從未從事輪班工作護理人員的1.38倍(95﹪CI,1.08 to 1.76),而且,從事輪班工作超過六年者在追蹤期限內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相對危險性更達到從未從事輪班工作護理人員的1.51倍(95﹪CI,1.12 to 2.03)。


著名的赫爾辛基心臟研究(Helsinki Heart Study)不但支持這個結論,更指出輪班工作扮演了一個催化者的角色,讓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可以產生致病的效果。


五、輪班工作與生殖功能


大部分的研究顯示,輪班工作或是長時期夜間工作均會降低婦女受孕的機會。一項在瑞典進行的研究指出,二班制、三班制以及固定夜班工作之助產士的受孕 機會分別是固定白班工作助產士的0.78、0.77、0.82。歐洲地區大規模多中心的研究也出現從事輪班工作的婦女最不容易受孕的結論。日本人在 1981年進行的調查發現在調查進行的前兩年之中,從事輪班工作及夜班工作婦女的粗懷孕率為10.0﹪,遠不及從事固定日常班工作婦女的18.1﹪。不 過,不同工作性質可能造成的影響值得注意。


日本的研究指出從事輪班工作與固定夜班工作婦女出現亂經的比率高於從事固定常日班工作婦女,分別是36﹪與28﹪。有趣的是,另一批學者在十年之後 再度進行調查仍然得到相似的結果。不過,法國人的報告指出不固定的工作時間,如變動不定的上班時間或下班時間,以及每週不固定的工時等因素所造成的影響大 於輪班工作所造成的影響。


最近發表的研究(瑞典)指出從事非常日班工作的婦女發生流產的機會較高。其中,固定夜班工作者的相對危險度為常日班工作者的1.63倍,輪三班制則 為常日班制的1.49倍。未足月生產與胎兒生長情形落後懷孕週數的情形亦較常出現在輪班工作者身上,不過,有研究指出,在懷孕滿23週之後避免從事輪夜班 工作可以避免這種情形。


六、輪班工作與糖尿病


胰島素的分泌與人體組織對血糖的耐受性亦有約日節奏。輪班工作者必須在夜間進時,包括食物的種類、胃腸消化吸收的速度與胰島素的反應均不同於白天,對糖尿病人而言是很不利的狀況。


在相關的研究尚不足以提供糖尿病患該如何自處於輪班工作的情形下,不建議糖尿病患從事輪班工作。


七、輪班工作與癲癇症


睡眠剝奪會導致癲癇波的出現,遭破壞的約日節奏更會讓皮脂醇(corticosteroid)的分泌失調。輪班工作不但造成睡眠剝奪,更會破壞約日節奏,結果當然是癲癇發作的機會增加。所以,罹患癲癇症的人是不適合從事輪班或夜班工作的。


八、輪班工作與氣喘


正常人與氣喘病人的呼吸道阻抗均會呈現約日節奏的變化。超過60﹪的氣喘病人有夜間發作的情形,其原因包括血中可體松及腎上腺素濃度的變化、呼吸道阻抗的增加及氣道對過敏源的反應加劇等等。


對患有氣喘病的輪班工作而言,因為約日節奏遭到破壞,原有的生理變化變得難以掌握,類固醇或氣管擴張劑的劑量與使用時機便應不同於常日班工作者。不過,這種調整的具體方向尚未明朗。


九、輪班工作與心理衛生


輪班工作者的睡眠剝奪現象與約日節奏混亂,原本就不利於心理健康。因為生活作息與家人不同,輪班工作者必須承擔更多家庭生活與社交生活上的不便與缺憾。研究指出大部分的輪班工作人員自認為無法適當扮演家庭中的角色,其離婚率亦較常日班工作者高。


研究亦顯示輪班工作者濫用安眠藥物與酒精的比率高於常日班工作者。睡眠障礙與無法有效排解各種壓力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可能原因。輪班工作者較易出現以情緒障礙為主的精神疾病,包括憂鬱症與雙極性情感性疾病(躁鬱症)。


十、輪班工作與用藥安全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醫學知識是在人進行正常作息的假設之下累積而來的,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人體對藥物的反應,包括藥物的吸收、運送、代謝、與產生的療效居會收到約日節奏的影響。在我們對每一種藥物的了解未透徹之前,服用任何一種藥物都應該小心。


如何克服輪班工作對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威脅


  1. 睡眠策略
    1. 下夜班之後儘快入睡,可以為自己爭取到最長的睡眠時間。
    2. 上夜班之前小睡2小時,可以讓自己在上班時精神較佳。
    3. 睡眠環境的佈置,要安靜舒適、要控制溫度及照明。
    4. 培養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
  2. 飲食
    1. 預計上床之前五小時內避免使用提神飲料或食物。
    2. 進食應定時定量。
    3. 避免太油膩或富含膽固醇脂食物。
    4. 夜班工作時與睡前避免使用不易消化的食物。
  3. 運動
    1. 溫和的運動方式優於劇烈運動的效果。
    2. 主要睡眠前兩小時避免從事運動。
    3. 從事早班或常日班工作者建議在下班後運動。
    4. 從事夜班工作者建議在下午的小睡之前運動。
  4. 輪班制度
    1. 順時針方向的輪班方式較易調適。
    2. 換班頻率不宜過快。
    3. 早班交接時間不宜太早。
    4. 剛換班時可以容許彈性工時。
  5. 光照療法
    1. 曝曬於照明度達7000-30000燭光的強光下一小時。 2.可有效調整約日節奏。
    2. 每日調整幅度不可大於一小時,須連續進行數天方可完成。
    3. 下班後應避免其他光源的曝曬。
  6. 藥物治療
    1. 褪黑激素可以改善睡眠狀況,但無助於心智功能的恢復。
    2. 苯二氮平類的安眠藥物一樣可以迅速改善睡眠,但有成癮危險。
    3. 非本二氮平類的安眠藥物雖較不易成癮,但仍會有記憶力減退等危險。
    4. 在醫師處方下服藥,向醫師報告服藥反應,才能確保安全。
  7. 家庭支持與教育
    1. 家人的支持與生活作息安排的配合,可以減少因輪班所帶來的損失。
    2. 社會教育推廣,減少不必要的誤會與所衍生的社會關係緊張。

 

結語


輪班工作已經是無可避免的趨勢,但輪班工作對人類的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還是未知數。我們期待政府、雇主、勞動者與學界重視這個問題,共同攜手合作,在這片新興渾沌的領域內創造出豐富的成果,以捍衛國民的健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ile2113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